湖北大学刘志洪教授团队在活体光电分析领域取
近日,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志洪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FRET Modulated Signaling: A Versatile Strategy to Construct Photoelectrochemical Microsensors for in Vivo Analysis(《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调控光电信号:构建用于活体分析的光电化学微传感器》)”,发表于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DOI:德国应用化学,IF:12.959)。湖北大学为第一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叶晓雪和2020级博士生王星为论文第一作者,广州大学韩冬雪教授和湖北大学刘志洪教授为通讯作者。
神经化学物质诸如神经递质、神经调质、代谢物、自由基、离子等在脑神经信号的传递及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活体层次建立这些生理活性分子的实时、动态监测方法,能够为探索和认识神经生理和病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提供直接信息。活体原位电化学分析法由于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时空分辨率高等优点,已用于脑内多种化学物质的动态监测。然而,活体环境高度复杂,对目标物质高选择性的检测一直是活体电分析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电分析法难以实现对非电活性物质的检测,极大限制了该分析方法的应用。光电化学分析法是电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了具有电分析法的优势以外,其以光为激发源的特点,减少了施加外部电压对神经元的刺激,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同样面临上述电分析方法的难题。
基于以上问题,刘志洪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调控光电化学信号的新策略,实现了光电化学对活体内非电活性物质的高选择检测。该工作以SO2作为概念验证分子,基于FRET原理设计合成了对SO2特异性响应的上转换纳米/染料(cSO2)荧光探针,并将其修饰到负载CdTe量子点/多壁碳纳米管光电复合材料的微电极上,组成光电微电极。在980nm近红外光激发下,由于上转换纳米颗粒与cSO2之间的FRET效应,上转换材料的发光被猝灭,从而难以激发CdTe量子点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因此只能检测到极微弱的光电流信号;当cSO2与目标物SO2特异性反应后,上转换纳米/染料(cSO2)之间的FRET过程被抑制,上转换纳米发光恢复,从而可激发电极表面的CdTe量子点产生增强的光电流信号。光电流信号的大小受FRET过程调控,并且与目标物浓度相关,从而实现SO2定量检测。进一步地,他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大鼠缺血再灌注和热惊厥模型中脑内SO2水平的监测,验证了该方法在活体分析中的可行性。
图1. FRET调控光电信号的原理及活体分析应用示意图
该工作将FRET的高选择性、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近红外光激发(980nm)以及光电分析的高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等优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适用于活体分析的光电化学分析方法,解决了电分析及光电分析在复杂体系中选择性不足且难以检测非电活性分子的关键问题。这项工作为活体、细胞等复杂生物体系的准确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该体系中染料分子及FRET体系的适当设计,该策略可扩展用于多种目标物(电活性或非电活性物质)分析。
刘志洪教授团队于2019年6月完成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8月完成一期仪器平台安装调试。团队围绕荧光、光热、光声和光/电分析技术的创新及生物应用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工作,至今以湖北大学为通讯单位发表论文20篇,其中包括J. Am. Chem. Soc. (1篇, IF: 14.612),Angew. Chem. Int. Ed. (1篇,IF:12.959),Adv. Funct. Mater. (2篇,IF: 16.836),Small (2篇,IF:11.459),Trands Anal. Chem. (1篇, IF: 9.801),Anal. Chem. (4篇,IF:6.785 ),ACS Appl. Mater. Inter. (1篇, IF: 8.758),Biosens. Bioelectron. (1篇, IF:10.257),ACS Sens. (1篇,IF:7.333 ),Chem. Commun. (1篇, IF: 5.996)。
来源:湖北大学
论文链接
文章来源:《光学与光电技术》 网址: http://www.gxygdjs.cn/zonghexinwen/2021/0322/476.html
上一篇:武汉光安伦光电月产650万颗芯片
下一篇:三安光电,和苹果还“来电”吗?